二维码

官方公众号

二维码

青岛政策通微网页

banner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助力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时间:2020-10-10 09:37 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

9月22日,以“开放融通,智享未来”为主题的2020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吸引了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770余家企业(机构)参会参展;发布了《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2020)》等5份权威报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本届论坛积极拓展海洋合作“新场景”,实现了论坛层次、活动内容、展会规模、合作成果全面提升,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线上+线下”模式扩大“朋友圈”

今年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采取“线上+线下”并举的办会办展模式,主论坛和分论坛外宾全部以线上形式参会,推动更广领域的“隔空对话”。

线下参会延续身份必核、信息必录、食品必检等“七必须”总原则,按照“安全第一、科学施策、闭环管理、严密细致”要求,建立“主办方+承办方+执行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保证论坛顺利举行。

在东盟及中日韩(10+3)的基础上,今年论坛参会范围由最初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全球70多个,平台“朋友圈”进一步扩大,这在疫情期间实属不易。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的首次加入,则进一步强化了平台与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

疫情之下,会展与互联网结合、向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作为板块之一的东亚海洋博览会,在6万平米线下展馆的基础上,与腾讯云合作打造的“线上展会”同步亮相。

近千家企业(机构)线上参展,实景鸟瞰、展会导览、展会序厅和虚拟展厅“四大展示环节”与线下展会同样精彩。不仅如此,“线上展厅”还提供精准智能服务推荐,为参展企业搭建高效的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实现贸易资源的匹配。

“我们充分考虑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和展会发展趋势,创新推出双线会展平台,努力打造一届全时服务、互惠共享的‘云端蓝海盛会’,为线上办展提供‘新区样板’。”本届博览会的主办方青岛黄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洪宽介绍说。

创新模式推动更高水平“双循环”

今年发布的《东亚海洋合作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2.93万亿元,增长7%,东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东亚成为是全球疫后复苏最快的地区。为切实推动区域合作,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岛论坛不断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模式、解决新问题,为合作共赢贡献力量。

在全球疫情蔓延特殊时期,作为板块之一的东亚海洋博览会,线下实体展总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参展企业和机构770余家、参展商品5万种,成为目前国内参展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海洋领域全产业链专业品牌展会。

论坛开幕式上,西海岸新区与12个重点产业项目和12个高端人才团队项目集中签约,涵盖海洋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领域,250余名高端人才参与其中。

首次进驻论坛的新锐青岛·2020全球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板块更是上演了一出“以赛引才、以赛聚才”的好戏。12个具有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潜力的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从全球19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进行最后角逐。借此赛事,西海岸新区与项目方积极对接,20余个正在洽谈中,其中,8个项目已达成合作意向或注册落地。

海洋合作持续走深走实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优先推进项目,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与防灾减灾、海洋人才与文化等领域,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开展多层次务实合作是东亚海洋合作平台主要任务。

面对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科技创新迭变加速带来的挑战,今年论坛主题定位“开放融通,智享未来”,突出“智享”“共享”,在固有版块基础上,新增国际海藻与健康产业论坛,藻类学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前海藻活性物质领域及海藻生物制品的发展趋势,发布《海藻生物产业发展报告》,进一步促进海洋产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水平。

会上正式启动了山东省地方标准《港口航运服务数据应用指南》编制工作,为港口数据服务共享提供标准借鉴。

与此同时,揭牌成立青岛港航发展研究院、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服务自贸区示范点、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航保数据服务基地,进一步加强港航数据专业研究应用,推动国际航运中心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青岛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与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岛通信中心、海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协议同步签署。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艳杰 通讯员 李杰)